乱色伦影片在线观看下,国产福利在线人成观看,无卡无码无免费毛片,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

一年9萬場示威,拉響韓國政治體制危機警報

劉晨、濟冬、嚴一笑

2020年01月22日09:3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原標題:一年9萬場示威,拉響韓國政治體制危機警報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劉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濟冬 嚴一笑】韓國成了“示威之國”?據韓國媒體近日報道,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韓國人共舉行超過9萬次各類集會和示威活動,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如果按天算,韓國人平均每天舉行的示威超過260次。這樣的數字無疑是相當驚人的。韓國人的示威為何這么多?韓國社會出了什么問題嗎?《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確實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看到各種示威消息和情景,也直接觀察并報道過一些重大示威活動。在記者看來,除經濟、社會不平等加劇外,韓國社會不同價值觀的對立越來越突出,創紀錄的示威場次實際上拉響了韓國政治體制危機的警報。

  具有國家象征意義的光化門廣場,被示威者“一劈兩半”

  根據韓國警察廳的統計,2019年1月至11月,韓國共發生各類集會和示威87426次。考慮到這一數字不包括集會較多的12月份,因此去年全年韓國集會示威超過9萬次已成定局。2016年,親信干政案和樸槿惠彈劾案讓韓國舉國沸騰,那年韓國人舉行了45755次示威游行——僅為2019年的一半。

  數據能說明不少問題。2017年,即文在寅政府上臺初期,韓國示威次數略有減少,但2018年迅速增至68262次,2019年再增加2萬多次。實際上,韓國很多示威游行以文化慶典或記者會的名義進行,而1人示威則不在統計范圍之內,否則,按其他算法,韓國每年的游行示威最多可達20萬次。這從側面證明,當前韓國社會各種不滿和矛盾不是通過對話和正常途徑解決,希望通過集會和示威解決的社會心理正迅速擴散。

  去年6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韓國,首爾市中心終日亂成一鍋粥。在光化門廣場不同地點、不同時段,保守民間團體和進步民間團體歡迎與反對特朗普訪問的集會同時舉行。兩天時間,光化門廣場的合法集會就多達30起。

  韓國游行示威最多的地方是首爾,去年有21%的游行示威發生在這里,并集中于涵蓋光化門和市廳(市政府)的鐘路地區。光化門和市廳附近去年1至11月發生超過3000起各類游行和集會,絕大部分是政治理念色彩強烈的進步和保守團體的集會。這意味著光化門廣場已經被“一劈兩半”。有研究韓國示威文化的人士表示,如果示威者想向政府發出信息,一般都會在光化門附近舉行集會。但批評者認為,光化門廣場是韓國歷史、文化和政治的中心,是極具國家象征性的地點,但現在天天有示威,已經嚴重影響韓國的國際形象。

  進步傾向的各類工會是光化門集會的常客,過去5年申報的集會數為3618起,占過去5年光化門集會總數的11.7%。保守勢力的集會在文在寅政府上臺后呈現猛漲態勢,特別是最近兩年,各種要求釋放樸槿惠、要求逮捕曹國(文在寅的親信、前法務部長)等的示威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示威者最熱衷的地點是韓國電訊(KT)光化門分公司前,過去5年占比44%。而在與美國駐韓國大使館一墻之隔的韓國歷史博物館前,進步團體的示威游行遠遠多于保守團體,經常出現的口號標語是“反對強化韓美軍事同盟”“敦促查明駐韓美軍郵寄炭疽菌真相”等。

去年10月3日,首爾光化門廣場,韓國多個在野黨和保守團體舉行集會要求時任法務部長曹國辭職。

  有和平的,也有激烈的;有悲傷的,也有歡樂的

  面對越來越多的示威游行,韓國警方苦不堪言。去年1月至10月,韓國不得不為11385起示威投入警力維持秩序,比前年同期猛增45.3%。青瓦臺周邊關于示威集會的民怨很大,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過度的游行示威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出行權和學習權,各種不滿在爆發式增長。警方一度對青瓦臺周邊一定區域實施游行禁令,但法院作出裁決:上午9時至晚上10時游行示威合法。

  記者在韓國現場報道過不少示威活動,特別是前些年比較大的集會,它們主要是圍繞彈劾樸槿惠、“世越”號、“慰安婦”等事件進行。記者的感受是,韓國的示威有和平的,也有激烈的;有悲傷的,也有歡樂的。

  去年2月,韓國民眾集會悼念“慰安婦”受害者金福童去世。濟冬 攝

悼念“慰安婦”受害者金福童去世集會現場。濟冬 攝

  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反樸槿惠燭光集會,記者目睹過很多次,由于趕上圣誕節以及跨年,韓國人就像開狂歡派對一樣。還有一次,組織者請到韓國知名組合“野菊花”,演唱了在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被翻唱、韓國幾乎人人會唱的《你不要擔心》,全場民眾跟著一起唱。這是讓記者最動容的一次集會。

2016年11月下旬的大型燭光集會。

  韓國人也喜歡把諷刺元素用到集會中,之前有人牽著小狗參加集會,狗脖子上套著氣球,上面寫著“要么我來試試做總統”。當然,挺樸人士也會拿著美國國旗、以色列國旗進行示威。總的來說,韓國的游行示威政治色彩和風格很多元。同一條街道,保守一派在這一端,進步一派在另一端,中間是警察。

  這兩年,雖然示威場次在增加,但非法、暴力示威在減少,韓媒將此稱為“和平集會文化的定型”。2019年1月至7月,全韓國發生非法暴力示威僅9起。不過,一線警員另有說法。有警方人士透露,在示威現場,即使發生警察被打等非法行為,警方往往也會忍氣吞聲,因為擔心引發“過度鎮壓”的爭議。這也導致警方內部關于“公權力墜落”“警察成為出氣筒”的不滿聲音越來越大。

  集會自由在向“示威萬能主義”演變

  “韓國社會存在著嚴重的政治理念沖突和對立,即所謂進步勢力和保守勢力的對立。”一位在韓國交流的中國學者對記者說,這種對立不僅存在于“政治社會”比如國會里,也存在于“市民社會”比如各種團體中。兩大勢力的集會示威往往是“只有嘴巴、沒有耳朵”,也就是只關心自己的訴求,無視對立陣營的想法。去年的9萬多場示威,相當一部分是兩大勢力“對著干”的活動。

  這位學者說,韓國社會把“自由民主”奉為圭臬也是示威多的原因之一,追求個性釋放促進了社會價值的多元化,許多“少數群體”開始追求“平權”,而他們采取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集會示威。從網上爭論演變成實際的廣場示威就是一個表現:有女權主義者在網上猛批警察“對女性偏頗辦案”,后來演變成警察廳前的連續集會;一部分男性網民借助某案件的判決,煽動社會“男性容易成為性騷擾訛詐受害者”的氛圍,并到首爾的鐘閣地鐵站外舉行游行示威。

  從根源來說,示威多源于經濟、社會的不平等。有分析稱,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韓國進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此后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最近幾年階層固化現象加重。各種社會矛盾纏繞在一起,陣營之間對立,政府換屆導致政策不連續,民眾的不滿日益增加,以致催生出街頭示威的沃土。

  其實,文在寅政府上臺的2017年,示威次數有所減少,這一時期民眾對新政府的支持率很高,表明他們很期待改變的到來。但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痼疾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解決,當最初的期待落空時,不滿就會增加,這就解釋了為何2018年示威重新增多,到了2019年,即文在寅政府執政時間將滿一半這個節點,示威達到驚人的9萬場。

  不能忽視的還有樸槿惠執政后期大規模、持續性示威的示范效應。樸槿惠作為在任總統被彈劾是韓國現代政治史上史無前例的事件,而她最終被趕下臺似乎展現出街頭抗議的強大威力,這使本來就有示威傳統的韓國民眾認為,示威是有用的。而在這股示威浪潮下誕生的文在寅“進步政府”,其政策基調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眾的集會示威自由。

  如今的韓國,集會示威成為家常便飯,甚至簡單的民事糾紛也要先示威,這種社會心理四處蔓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樓,甚至最基層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建筑前,整日都會有示威者拿著大喇叭呼喊的連續性集會。這呈現了韓國的示威文化,也帶來一個大問題——集會自由在向“示威萬能主義”演變。

  在韓國西江大學現代政治研究所教授徐姜大看來,人類通過武力解決矛盾的方式歷史悠久,但隨著議會民主主義的出現,通過嘴而不是子彈解決矛盾已經成為普遍價值。但廣大市民熱衷于到廣場上示威,這說明現有政治方式已經難以解決當前社會和政治矛盾,“2019年韓國的廣場政治,實際上拉響了韓國政治體制危機的警報”。

  →→更多社會新聞

(責編:汪璨、吳三葉)

精彩圖片